“道”字仅见于金文,中间是手托着首(脑袋)或直接将脑袋藏在衣服中,意思就是用衣服把头蒙起来,用来表示一种人们必须走通而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但走起来就像用衣服蒙着头一样,要摸索着前行。如果不是迫切希望前往的目的地,没有人会像被蒙上头一样走向一条陌生的路径。蒙头确实与行走紧密相关。如果我们被突然蒙上头,一个感觉就是寸步难行。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双眼在保持身体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蒙上双眼一般就很难保持行走时的身体平衡。所以,金文中的“道”字,指的应该就是陌生而必须走通才能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这可能就是古人单用“道”字表示道理、法则、规律之类抽象概念的原因所在,例如,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养生之道等。
人类建造道路的历史至少有几千年了,几乎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没有人能够真正说出世界上一条道路是在何时或在何处建成的。远古时代,人们经常沿着动物的足迹或是省力的路径即别人走过的路来行走,结果被经常践踏的地方就成为小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径逐渐发展,成为一般的道路。在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晚期,中国就有记载使役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的驮运道。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了车辆。故尊称黄帝为“轩辕氏”,继而产生了行道。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间,中国人已懂得夯土筑路、用石灰稳定土壤。从殷商的废墟地发掘,发现也有碎陶片和砾石铺筑的路面。
分底蜡(封蜡),面蜡(抛光蜡)及保养蜡(日常修补蜡)是对大理石的塑层进行保护并利用高速抛光来增亮,对石材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水蜡不足之处是蜡层的硬度有限,稍欠保养,脚步带进的尘土将很容易把蜡层及石材磨花。
同时,遇上雨水季节,因室外雨水尘埃会有一定的杂质,通过人的脚步带进后,对蜡层的分子组成将造成一定的影响。直观看到是蜡层变黄及缺光泽,也就是以后常见到的许多客户为什么须经常将腐蚀的蜡层用起蜡水脱去,再重新分工序打上底蜡和面蜡,每次的工作量及耗用的物料较大,这种工艺现市场上很普通,我们称为石材打蜡第二代。
您好,欢迎莅临康瑞得,欢迎咨询...